首页 > 最新动态 > 审计数据标准为AI在行业的应用奠定基础
最新动态
审计数据标准为AI在行业的应用奠定基础
2025-02-275

点击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即可关注!

(来源:《中国会计报》2月21日4版作者:本报记者 张修权)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施行的采购、应收、应付、电子商务4项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为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更丰富的数据场景。

为快速识别财务舞弊风险提供技术基础

“本次发布的4项数据标准填补了审计实践中具体业务领域的空白,与2023年发布的4项数据标准形成了通用性与行业特性兼具的审计数据标准框架。从标准制定的过程来看,这些成果来自于业内优秀团队在各前沿领域中的先进实践,是反复研讨和完善后的宝贵成果。”北京友数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彬说。

北京鼎信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常海表示,4项标准细化和填补了数据场景,具备数据标准化、关联性增强、支持技术创新等亮点,有助于在提升效率、强化风险识别能力、规范行业实践和促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在扩展审计业务的数据场景和细分行业上,填补了采购、应收、应付传统业务的数据场景,细化了企业日常经营中关键领域的数据标准化。同时,针对电子商务行业,设计了适配其业务场景的数据标准。

在强化数据的关联性和可追溯性方面,让数据模块关联性更加完整,如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的资金流与业务流能够形成闭环。同时,数据流动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关联性数据分析的基础,能够更高效地验证业务与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快速识别异常。

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电子商务数据标准融入线上营销、在线支付、跨境交易、用户行为分析等新兴场景的数据需求,推动审计方法向智能化、大数据分析转型,并促进自动化数据采集、异常交易识别等技术工具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审计数据标准使数据管理更为高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构化,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适配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为审计数据对接和分析提供明确的接口规范,推动企业财务数据与审计系统的无缝对接,并鼓励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

“此次发布的数据标准明确了更多模块的关键字段和数据结构,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字段定义,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规范化水平,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在不同行业和信息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应用的难度。”王常海表示,数据标准的细化为注册会计师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快速识别企业财务舞弊风险提供了技术基础。

推动审计软件开发创新

审计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审计软件开发与创新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更丰富的数据场景。

具体来说,王常海认为,一是推动审计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注册会计师面对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不同数据场景时,统一的数据标准简化了“数据接口引擎”的开发,促进审计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便于开发通用型数据应用功能模块,例如财务数据异常分析、业财数据关联性核查等,使审计软件可以更广泛地适配各种数据场景。

二是加快智能化审计工具开发进程。数据标准明确了高风险环节的数据要求,如异常采购、虚增应收、虚假电商交易,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数据。同时,审计软件可结合数据标准开发智能化工具,如异常识别算法、收入真实性验证模型和风险预警系统等。

三是增强跨平台数据对接能力。数据标准提供统一的接口定义和字段规范,使审计软件能够更高效地与企业ERP系统、电商平台系统、支付系统等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数据标准减少了数据提取和格式转换的技术难度,为快速、准确获取企业财务数据奠定基础。

四是提升审计效率与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标准化,审计软件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减少数据清洗、整理的工作量,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推动自动化审计流程的实现,进而降低人工干预,缩短审计周期。

审计数据标准在适用性上展现良好的通用性、行业特性、技术可行性和前瞻性,为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审计软件市场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陈绍彬表示:“我们将支持团标数据结构的接入,并参照团标定义的元素对审计软件的数据结构进行完善补充。短期内,可以帮助审计用户更快速、完整地掌握业务全貌,更精准地识别、应对风险;长期来看,经过标准化的高质量数据,会成为影响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社会审计行业中的重要因素。”

加强协作共建审计数据标准生态

“数据标准是解决审计数据取数难、使用难、分析难瓶颈问题的关键钥匙。为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社会各界需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陈绍彬表示,相关各方可积极推动建立对软件产品贯彻落实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的认证体系,强化相关标准的贯彻执行和实施落地。此外,建立审计数据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与反馈平台同样重要。该平台将为标准使用方提供通过认证的软件产品列表及其功能说明,便于用户作出合理选择,也可以成为各参与方交流研讨、提出优化建议的重要渠道。

王常海认为,作为审计软件的技术支持方,为配合中注协共同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需要从理解数据标准、优化功能、打通壁垒、加强协作4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全面学习审计数据标准,深入分析中注协发布的审计数据标准,重点关注字段定义、数据结构、接口规范和业务场景。与注册会计师合作,结合审计实践,理解标准在实际审计项目中的应用逻辑,明确关键数据接口和审计流程中的数据流转。同时,开展适配性评估,对现有审计软件进行适配评估,识别不符合审计数据标准的数据格式或功能模块,并梳理企业会计数据的现状与审计需求的差异,为适配开发提供基础支持。

其次,优化审计软件功能,补充业务场景。一是设计符合审计数据标准的接口模块,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支持标准化数据提取。支持数据标准规定的XML格式,同时支持其他多种格式的审计数据文件,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通用性。二是依据数据标准,提供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校验工具,快速检测缺失数据、格式错误及异常值。结合标准化数据设计自动化分析模板,生成采购、应收、应付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常见审计分析报告。三是针对电子商务等行业,开发支持多平台交易数据处理的功能模块,适配其跨境交易、线上支付等特有业务场景。

再其次,打通会计与审计数据壁垒。推动会计与审计系统对接,实现会计软件导出的数据符合审计数据标准,审计软件可直接读取和处理;协助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商,在会计系统中预留符合审计数据标准的导出接口,或者增加支持符合审计数据标准的数据导出功能。

最后,加强行业协作,共建审计数据标准生态。与中注协深度合作,配合开展审计数据标准的试点项目,在实际审计场景中验证适配方案的可行性;与会计软件厂商协同创新,联合主流会计软件服务商,推动会计软件厂商在产品中内置审计数据标准导出功能,降低审计数据采集技术门槛;协助中注协组织培训会,向注册会计师、企业财务人员推广审计数据标准及相应的适配功能;提供满足审计数据标准的审计软件试用版,鼓励中小事务所率先试用适配功能。

“为推动审计数据标准的落地,以及提升审计工作的数字化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建设审计数据标准测试与验证平台进一步完善支持工作。”王常海提到,可以开发一款专门用于审计数据标准验证的测试工具,帮助用户快速检查自身会计系统导出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提供标准化数据的模拟样本,供事务所和企业在审计工作中试运行和验证。

为增强数据安全,王常海表示,审计软件的技术方可以提供符合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的技术保障,确保企业财务和审计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考虑数据隐私问题,为用户提供离线运行的选项,避免敏感数据外泄或未经授权的网络传输。

(责任编辑:高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