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历史渊源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汉书》有言: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冬至习俗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养生
冬至,作为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刻。根据中医的智慧,冬至养生的关键在于“藏”与“补”,以助力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饮食调养
冬至期间,应选择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这些食物能补肾助阳、温中暖胃。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上火生痰。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款适合冬至的养生佳肴,它能补气血、驱寒保暖。
起居安排
冬至后昼短夜长,建议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来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滋养。在睡眠时,注意头部、脚部和背部的保暖,以避免寒邪侵袭。
适当运动
冬至的适度运动应以动静结合为原则,如太极拳、八段锦或散步等。这些运动既能调养身心,又能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运动效果更佳。